2023年,河北某村村民老张家的5亩承包地被划入征收范围。村主任拿着补偿协议让他签字时,老张发现补偿标准只有市场价的三分之一。当他提出质疑时,对方却说:"这是政府规划,不签字也得拆!"
老张的儿子连夜咨询律师,在律师的详细解答下,他了解到如果征收办既没开听证会,补偿方案也不合法,被征收村民是有权拒绝的。
最终,这场征地因程序违法被叫停。
这个案例告诉我们:农民不是只能被动接受征地决定!法律赋予了我们说"不"的权利。
京云律师解读
一、征地必须满足的三大铁律
根据《土地管理法》《民法典》等法律规定,征收农村集体土地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,缺一不可:
1. 公共利益需要——不是所有项目都能征地
法律依据:《土地管理法》第45条明确列举了六类公共利益情形:
军事和外交用地
能源/交通/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
科技/教育/文化/卫生等公共事业
扶贫搬迁/保障性安居工程
成片开发建设(需省级政府批准)
其他法定情形
典型案例:2022年浙江某地拟征收500亩耕地建设商业别墅区,村民集体抵制成功。法院判决:"商业开发不属于公共利益范畴"。
2. 法定程序正义——少一步都算违法
完整流程必须包括:
征收预公告(至少公示30日)
开展土地现状调查(农户需现场确认)
社会稳定风险评估
拟定补偿安置方案(必须听证!)
办理补偿登记并签订协议
落实补偿费用后才能动工
血泪教训:2021年湖南某村征地时跳过听证程序直接强拆,7户农民起诉后,法院判决征收行为无效,政府赔偿房屋损失及误工费共计380万元。
3. 合理足额补偿——不能只按粮食产值算
法定补偿标准:
土地补偿费+安置补助费:按区片综合地价计算(2023年全国平均已达6.8万元/亩)
青苗及地上附着物补偿:按实际价值评估
社会保障费用:必须为失地农民办理养老保险
住房安置:提供安置房或宅基地
维权重点:若出现以下情况可拒绝签字:
补偿款低于区片地价标准
要求用"以租代征"方式规避补偿
村集体擅自截留补偿款
不落实社会保障措施
二、拒绝违法征地的三大武器
当遭遇违法征地时,农民朋友可以依法采取以下措施:
1. 现场取证
拍摄征收公告、工作人员证件
录制强拆过程(注意自身安全)
保存土地承包合同等权属证明
2. 申请信息公开
向自然资源局申请公开:
征地批复文件及红线图
补偿安置方案及资金凭证
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
3. 启动法律程序
在60日内提起行政复议,或6个月内向法院起诉。
三、这些谣言千万别信!
谣言1:"村民代表签字就等于全体同意"
真相:根据《村民委员会组织法》,征地补偿方案需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同意。
谣言2:"先拆后补是正常流程"
真相:法律明确规定补偿到位后方可动工,2023年新修订的《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》特别强调"禁止逼迁"。
谣言3:"征地公告贴了就必须配合"
真相:预公告只是告知,在未看到省级政府批文前(批文号可通过自然资源部网站核验),农户有权拒绝测量评估。
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。当我们遭遇违法征地时,既要敢于说不,也要善于说不!